敢批评你的人,都是你的贵人

发布时间:2017-06-26 09:37:25

素有“互联网斗士”之称的周鸿祎,总能挑起一些事端惹人争议。但通过这样的演讲,也彰显了他内心十分宁静的一面,而内心强大的斗士更值得人们敬畏。他说,批评本身就是帮人纠正错误,所有批评过自己的人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贵人;特别是用户的批评能提升产品满意度,所以,做产品要像十月怀胎那样厚脸皮听批评。
批评你的人都是生命中的贵人  

直言不讳地指出你缺点的人是你生命中的大贵人!整天在你跟前奉承、时常把你吹上天的人,往往才是真正在看你笑话的人,千万要有自知之明,不要随之起舞,否则会摔得很惨!没人批评你是件很恐怖的事情,迟早得完蛋!

 

仔细想想,从小到大批评自己最多的人是谁?是我们的父母。哪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?在学校批评你最多的是谁?是我们的老师。哪个老师不是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有出息?同样,今天那些批评你的人,也是为你好,觉得你还是个人才!

 

接受批评意见的过程,实际上是人们思想交锋的过程,是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的转变过程,是从自我否定走向新的肯定的过程,是我们的思想在洗礼中得到升华的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,从批评中汲取营养,逐步走向成熟,走向成功。严是爱,松是害。批评是一种严,因此,批评本身也就是一种爱,而是一种高层次的爱。

 

人人都爱听肯定、表扬的话,所以才有“忠言逆耳利于行”的古训。对你负责任的人才会批评你;认为你“孺子可教”的人才会批评你,真心待你的人才会批评你,愿意操心劳力教你带你帮你进步的人才会批评你……良药苦口,这年头真正听到别人跟你说句心里话,别人真正为你成长与完善来批评你,是很不容易的!所以,一旦有人批评你,你一定要珍惜。

 

一般人被批评时,心里会不痛快。真正要做到“拉下脸”去批评一个人,批评一件事,是对被批评者的信任和寄予期待,也彰显出批评者的胸怀坦荡、光明磊落和真诚待人的优秀品质,这样的人是我们人生中的良师益友

 

当你拒绝的时候,一次、两次、三次之后,就没人会批评你了。这就是为什么在最终碰壁的时候,很多人问道:“为什么没人早些告诉我?”其实当初就有很多我们的亲人、朋友和客户提醒过我们,当时或许自己还暗想:“费什么话啊!这么简单的道理好像谁不知道似的!”当时或许自己已经把自己封闭起来了,还不知道什么才叫做“夜郎自大”……

 

世界上几乎没有最完美的人和事,要明白,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。即便是你做一件小事,也不可能是做到最完美,只是比较完美而已。况且,好的思路往往隐藏在反对意见里。因此,面对批评应该持包容的态度,即使已经做得很好,也要多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,此所谓“兼听则明”。

 

有人认为受到批评是丢人的事情,是伤自尊的事,我觉得这是一个误区。其实接受不接受别人的批评,和自己的自尊没有一点点关系;如果真的要强,真的要自尊,那就必须接收来自多方面的声音,既可以了解分析事情的另一些角度,又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,还能增强自己的判断力。

 

如果修正不了小错误,由小事酿成大错才是丢人的事。任何人都会犯错的时候,有人给予你批评指正这是件好事情。对于那些批评和指责你的人,你不必愤怒,也不可不屑,更不必反驳。因为能够指出你错误的人恰恰最应该感谢,因为他给你提供了一次可以改掉缺点、完善自我的宝贵机会。

 

批评你的人,都是关注你的人。如果一听到有人说坏话,就急着替自己辩解,那你什么事都做不成。听到批评,你可以做两件事:一是尽力去做好你应该做的事,用事实证明你是对的,那么别人再怎么说,也无关紧要了;如果事情确实没做好,就是花10倍的时间和力量为自己辩解,也没有用。二是去和批评你的人交谈,听取意见,也许你会知道自己错在哪儿;受到批评用不着气馁,关键是要去正视,这是相信自己,也是信任别人的表现。

 

受到批评,首先是一种被关爱的表现,说明自己还很有人缘,出了问题有那么多人关心你。其次,可使自己少走弯路,较快地走出生活或工作上的阴影,轻松地走向正常的生活。再次,可视作一种待遇,受到的批评越多,自己的失误就会越少,进步就会越快,成长就会迅速。至此,可以向批评你的人说一句:“谢谢”。

 

做产品要像十月怀胎那样厚脸皮听批评 

对很多公司高管来讲,做一个公司产品好像变成一条生产线。有人负责策划,称为产品经理;有人负责项目实施,称为项目经理;有人专门做UE(用户体验),叫客服经理;还有人负责做研发,叫研发经理。

 

我有几个心得,不是因为我有多么成功,而是因为我曾经是最大的失败者,我在用户体验上犯了非常巨大的错误,甚至被别人骂得狗血喷头。

 

大家看到我有投资和参与做的成功产品,那是因为你们没有看到背后还有很多不成功的功能,不成功的产品,没有被大家所关注和记得。所以正是有很多经验教训,我总结出做产品的四个心得:“用心、将心比心、处处留心、没心没肺”,都与心字有关。

 

一是用心。如果你把自己看得太小,只看把自己看成一个打工的,你是这样的层次和胸怀,你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能做好产品的产品经理。你心里一定要有一个大我,要对这个产品负责任,要把这个产品看成你自己的产品。很多员工,很多产品经理做产品,能挑出很多问题,但是他也尽到了他工作职责,仅仅靠尽到工作职责很难成为优秀产品经理。

  

我每次做一个新的产品,不是有什么好锦囊,也不是凭三分钟灵感,我也是花了很多时间看同行的东西,去论坛看用户评论,花很长时间用这个产品。做每一个产品都是要呕心沥血的,有时候感觉做一个产品像一个妈妈十月怀胎生一个孩子,就算你成功养育了三个孩子,第四个孩子不用十个月,三个月就生出来,可能吗?还是要经历十个月的痛苦的孕育过程,我觉得用心,对自己负责任,对自己做的产品负责任,是一个产品经理的基本前提。

  

尽管你在公司的头衔不高,职位不高,产品经理是最委屈的。因为他头衔最低,经常要协调很多人,要忍受技术部门的白眼,要忍受公司不同高管不同方面给他近乎矛盾的要求,甚至有时候不得不忍受一些所谓白痴领导给他的指令,而且很多时候还要协调公司内部不同的部门,包括市场、传播。

 

一个人如果在公司里历经很多波折扯皮,最后能够把一个产品往前推动,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贯一个头衔。所以,我认为产品经理就是总经理,就应该把自己当成一个总经理,就要通过人微言轻,但是你要敢于说话,要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,敢于对一些意见说不,要能够鼓起勇气去推动很多事情的进展,哪怕非常难。

 

二是将心比心。将心比心讲的是小我、忘我、无我。我们做产品无论有多么好的技术卖给用户,有多么好的设计感觉给用户很酷的设计,其实都要把握一个理论叫 “用户体验”。体验从用户角度出发,从用户来看产品,你觉得好的产品用户不一定买,用户选择一个产品跟行业专家选择一个产品的理由有时会大相径庭。

 

用户选择一个产品,有时候非常简单;而产品经理学会如何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却非常之难。因为每个人不管成不成功,随着自己阅历的增加、经验的提升,每个人讲得的最多的是我认为、我以为、我觉得,自我的太多了,很多时候做产品是给自己做。

  

之前微信产品的负责人张小龙的观点,跟我几年前说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。从用户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,这对很多人来说不是能力问题,而是一个心态问题。我们要像小白用户一样去思考产品,像专家一样采取行动。但很多人却颠倒过来了,像专家一样思考,像白痴一样采取行动。这也是这么多年来我们被用户骂出来的经验之谈。

  

在中国,有时候在圈子、在业界、在高端人群和专家们都很认同的产品,却未必能得到中国大量的中低端人群――小白用户们的认同。在互联网时代的中国,经常会有一个巨大的鸿沟,将高端用户和真正的主流用户分开,谁能够跨越这个鸿沟,谁就是能够从用户角度出发,谁就能取得最后的成功。

 

三是处处留心。如果能够处处留心,日常生活中产品体验无处不在,任何事情都是产品体验。如道路、医院、摇控器、手机、车钥匙等等,会发现这里面有太多的体验做得很糟糕的东西,你来思考的过程,我觉得就是一个提升自己对体验的感觉。

  

行业专家容易有行业误区,因为在这个行业里太熟悉了,审美疲劳了,已经形成惯性思维,有时候做一个小白用户,没有耐心,很暴躁。想想餐馆在吃饭,发现菜里有苍蝇,各位怎么感觉?也许你立马就会跳起来。而在你的行业里,用户用你的产品出错了,你却很不以为然,这是严重违背用户体验原理的行为,对于产品的成功十分有害。

  

我有时候会说,很多功能做得像找抽型功能:说你没做吧,你做了,这功能都有,功能都能完成任务;说你做了吧,用户用起来很难用,但是在你自己的领域里,产品都是你做的,你知道细节,你知道流程,你绝对不会骂,你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做得多好,用户不会用。于是我们研究出一本书21天学会使用什么,我们没准公司靠办培训还能再产生一个产业,今天修手机比卖手机赚钱,这个笑话都知道。

 

四是没心没肺。就是脸皮要厚,不要怕人骂,最好的产品不是完美的,是优美的,是优雅的。能解决用户问题,但是一定不完美,苹果的产品还是有很多缺点,但是有一点或者几点能够对你进行强大的诱惑和感动,这就够了。所以,没有缺点的产品不存在。

 

很多设计师做事要求完美,我做产品要求做到极致,而不是完美;完美不可能,要有这种开放的胸怀,能够听到别人骂。甚至竞争对手雇水军来骂我,虽然再难听,我会咬着牙跟团队说说想想产品有什么改进的,让他骂不出。很多设计师出身的产品经理,设计出身,有一颗敏感的心,被老板一批评就蔫了,被同行一挑战,就说我不跟你讨论了,你不懂。

 

我觉得做一个好的产品经理,要对产品的结果负责,心要粗糙一点,要迟钝一点,不要管别人怎么说,要能够经受这种失败。因为好的产品,是经过不断的失败,不断的打磨,好的体验绝对不是一次到位,你是要不断的一点一滴的去改进,只是很多产品的成功,当你们今天去谈论苹果的时候,谈论成功公司的产品时候,一定不要看今天的成功去模仿,一定看他刚起步的时候多么粗糙的原型。

 

每一个产品最后能成功,都不是一招制敌,更不是一炮而红,而是至少经过三年五年不间断的打磨、不间断失败、不间断的尝试,没有坚韧不拔的心态,产品经理很难做出来。做产品某种角度来说,是做艺术品,可以给少数人看,可以孤芳自赏,但是最终的产品成功还是要获得商业上的成功。

 

要让产品获得大众的认同,就不得不去做很多的跟大众沟通,跟市场抗争,跟竞争对手做竞争。原来很多设计师认为自己很不懈干这个事,不得不忍受来自市场各种用户建议、正常的反馈,甚至包括恶毒的攻击。所以没有一颗粗糙的心,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没心没肺的,别人骂我多了,刚开始有感触,后来看多了就习惯了。

  

大家不要笑,离开了用户需求的用户体验改进都是耍流氓。很多成功的产品,是强需求,所以会有用户,有用户,用户不断的提要求,不断的持续改进体验,体验越改进越好,最后就成功了。用户体验的核心不是设计,而是用户需求;用户体验都在细节,做体验一定要关注细节;用户体验一定要聚焦,伤其十指,不如断其一指。

 

总之,在体验为王的时代,谁能够掌握好体验的力量,从小处可以改善一个产品,可以做出一个受欢迎的产品;从大处讲,甚至能颠覆一个产业,可以改变一个格局。